|
【紅色基因傳承專題】昌邑市文山小學黨支部 立足傳承紅色基因 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| ||
發(fā)布時間:2018-06-01 來源:山東省教科院 點擊數(shù):0次
|
||
昌邑市文山小學黨支部 立足傳承紅色基因 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
昌邑市奎聚街道文山小學黨支部以“立德樹人”為宗旨,把“傳承紅色基因”作為黨建在校園落地的突破口,構建了紅色基因“進校園、建課程、融活動、潤心靈”為框架的宣教范式。 進校園,讓紅色基因浸染 文山小學把紅色環(huán)境文化建設作為黨建“進校園”的基礎,以“顯性化、直觀化、多樣化”為原則,創(chuàng)造性的建設了四道紅色文化風景線。一是打造黨建長廊。以“黨建+”為理念,全面加強黨組織建設,以文釋圖、圖文并茂的介紹黨建引領下學校工作的全面發(fā)展。二是引領書香校園。依托“認識紅色書籍,尋購紅色書籍,閱讀紅色書籍,傳承紅色基因”的初心,精選制作《兩個小八路》《鐵道游擊隊》《劉胡蘭的故事》《紅巖》等30多本“紅色書籍雕刻版”,讓每一本紅色經(jīng)典引領書香校園。三是建設紅色陣地。39個班級以“點燃紅色初心”為主線,改變傳統(tǒng)的由師生共同辦理黑板報的模式,變?yōu)閷W生手抄報、讀書感言等紅色足跡的“活頁”,分期展示了學生“紅色之旅游學見聞”、“閱讀紅書心得體會”等,讓學生時時刻刻受到熏陶教育。四是傳承紅色精神。將凝聚著中國共產(chǎn)黨信仰內(nèi)涵的“長征精神”“延安精神”“紅船精神”等和具有昌邑本土的紅色精神精心制作展板46塊,打造“看、學、議、傳”紅色教育基地,進一步營造全方位、立體化的育人氛圍,使學生在耳濡目染、潛移默化中,從紅色文化、紅色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。 建課程,把紅色元素激活 “紅色教育課程化”是實現(xiàn)黨建融入教學的最優(yōu)路徑,只有把紅色教育全面融入教學課程,才能真正使黨建延伸到校園最深處。一是融入校本教材。開展“走訪老黨員老戰(zhàn)士”活動,聆聽老黨員革命事跡,聯(lián)合編輯《聽老革命講那過去那些事情》(第1、2輯)作為紅色校本教材,納入少先隊活動課程。通過誦讀、演講等宣講活動,了解身邊的革命故事,認識鮮活的戰(zhàn)斗英雄,重溫建國崢嶸歲月,使廣大少先隊員感知紅色歷史脈絡,感悟紅色文化精髓。二是結合學科課程。學校制定了《紅色元素融入學科課程實施方案》,每位教師精心探究課型、課例,尋找紅色元素的“嵌入點”,納入備課,走進課堂。例如:語文《吃水不忘挖井人》一課,自然“嵌入”共產(chǎn)黨員“為人民服務”的宗旨,毛澤東一家六人獻身革命的事跡,毛澤東和徐特立的故事,不僅增強了課文的趣味性,更重要的是從紅色元素中懂得了“奉獻”,體會到“感恩”;數(shù)學《“時、分”的認識》一課,把播放“神舟七號,載人飛船”成功升空和返回的視頻作為知識導入,在讓學生認識到“神舟七號”發(fā)射時間是幾時幾分幾秒的同時,使學生感悟“神舟精神”,激發(fā)愛科學和用科學的興趣;品社《了不起,家鄉(xiāng)人》一課,教師帶領學生在實踐中挖掘紅色文化,認識英雄楷模,講述了王盡美的“紅色絲綢故事”、“航天奠基人”李福澤的事跡、奎聚社區(qū)老戰(zhàn)士楊其昌的戰(zhàn)斗經(jīng)歷等,一個人物就是一面教育的標桿,一個故事就是一面激勵上進的旗幟。紅色元素的“嵌入”融合,改變了愛黨愛國教育程式化的老面孔,把課講得更“接地氣”,讓課堂育人“活起來”。 融活動,使紅色精神傳承 基于“著眼實踐,落腳活動”是黨建工作落地校園的平臺作用,文山小學在全校師生、家長中廣泛開展“讀紅色書籍、講紅色故事、看紅色電影、啟紅色游學”等主題教育活動。一是閱讀紅色書籍。“紅書上墻”激發(fā)了讀紅書的熱情,學校在市關工委捐贈1000本“紅書”的基礎上,按年級的閱讀能力又購進2000本,達到了人手一冊,采取“班級輪讀、學生換讀”的形式,倡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紅色書籍,傳承紅色文化。在此基礎上,組織高年級學生進行演講比賽、低年級開展學生講故事主題班會等,激發(fā)學生的愛國熱情,并轉化為刻苦學習的動力。二是開展“紅色之旅游學”活動。充分利用昌邑獨特的紅色資源,學校倡導家長利用雙休日和節(jié)假日時間,與孩子進行“親子共享”,自主組團帶領孩子參加紅色之旅游學活動,通過學校或班級微信群分享游學的收獲和感悟,用紅色文化浸潤學生心靈,從小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。 (昌邑市奎聚街道文山小學) |
||
上一篇:【紅色基因傳承專題】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有夢想的紅心少年 ?------安丘市紅軍小學的紅色教育 | 下一篇:【紅色基因傳承專題】緬懷先烈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砥礪前行 | |
|
||
版權所有: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魯ICP備16004198號-1
地址:濟南市中區(qū)土屋路3—1號 后臺管理